ZIIU自由品牌:半自给生活 ─自己动手制作
最近随处都能听到有人种植农作物的话题。不能说完全自给自足,有些人只是租用 1坪(约3.3 ㎡)左右的市民农场努力种菜,有些人把庭院或阳台、屋顶该为家庭菜园,有些人租用体验型农场学习种菜窍门,还有不少人加盟稻田的业主会员,跟朋友们一起种稻子找乐子。在能够自由安排工作的自由职业者中,好像也有人正式在郊外或农村找到面积更大的旱田或稻田种植粮食的。
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食物。看来这种新的动向还是与富裕的含义正在逐渐改变的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有所关联。不把经济稳步的增长视为富裕的指标,而是把重心放在生活本身过上安定的生活。能够说是追求这种循环型社会。
循环型社会的观点是食物自给、能源自给以及地区经济的循环。支撑这些观点的重点是把自己置于哪个社区。一个人没办法实现自给。必须要实现互助,在社区内贷借物品或能源,调整整体的过剩和不足。金钱也一样,在地区内流通的地区货币等也是有效手段之一。
另外,还需要让生活必需品进行循环。最好还是不要废弃物品,而是让其循环或者翻新。虽然不花钱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能浪费物品的生命。不能只当做垃圾废弃,而是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循环利用的姿态。这种生活方式,还会让人自然而然地尽量自己动手制作生活必需品。如果社区内有这方面的行家,也可以让此人担负起此项责任。自己动手制作生活必需品,而且循环利用。尽量使用现有的物品。我们应该这种姿态。
在这种循环型社会中,重点是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必需品尽量自己或召集朋友们在社区内制作。为此需要一些时间。大多数现代人属于自身个人的时间极少,为此采用购买的方式度过填补时间不足的生活。外出就餐增多也是节省自己动手做饭时间的一种表现。
不过,如今通过为自己挤出时间或者在社区内补充自己不能做的事情的方式,能够在社区内实现生活必需品的循环。
迄今为止的生活中考虑的是中国全国或全球等大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吃世界各地的食物,用远处运来的能源,在不知道的地点把自己的储蓄花在自己都不知道的目的上。在这些全球化的经济中把许多物品拉到自己身边,在可视范围内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的范围内进行循环,这难道不是自给的含义吗?
当然,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100%实现。不过,这其中少部分转为自给改变生活方式等于就是半自给的理念。大家对这种生活方式有何看法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