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全站官网下载恒温恒湿箱

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笔谈)

时间: 2024-03-19 11:44:43 |   作者: 江南体育
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笔谈)
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笔谈)

  编者按: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和战略安排,鲜明提出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本刊特约五位同志撰写学习体会文章,供读者参考。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首要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新时代新征程,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原则,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巩固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广泛拥护,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原则。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观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等著作中反复阐述一个基本观点:为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的伟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起属于自身个人的独立的革命政党,并在整个革命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其领导作用。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强调:“苏维埃应当掌握全部政权,他们的先锋队,革命无产阶级的政党应当领导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领导”。前进道路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归根结底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这个最本质特征坚持好、这个最大优势发挥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密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上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丰富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许多规律性认识。其中最根本的规律总结和经验启示,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领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了中国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深刻启示我们,无论遇到多么大的风险挑战、什么样的危局险局,只要从始至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就一定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最终的原因。10年勇毅前行,10年成就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围绕为何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怎样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重大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化拓展和崭新创造,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采取一系列新战略新举措,推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党的领导制度机制,纠正了过去一个时期存在的落实党的领导不力问题。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宪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二十大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写入党章,这更充分地彰显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新征程新使命、新形势新挑战,必然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一定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细化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任务和路径。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宏伟目标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前进道路必然风雨兼程。越是接近目标,就越需要慎始如终,不断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把党的领导充分贯彻、落实和体现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方面面,使党始终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艰巨任务,必然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要坚持的首要原则。前进道路上,只有从始至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确保正确方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才能一项项顺利完成。

  战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临的风险挑战,迫切地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能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甚至是惊涛骇浪。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党的全面领导是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来自国际的、国内的严重风险冲击和困难挑战,但最终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化险为夷、化危为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一定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筑起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打赢各类遭遇战、攻坚战、持久战,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魏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新征程上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压舱石和定盘星。只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能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才能聚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做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把那些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拔出来,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全面提高干部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整治“”,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成为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管理严格、监督有力、班子团结、风气纯正的坚强组织。要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为着力点,抓好中央和国家机关这个“最初一公里”、地方党委这个“中间段”、基层党组织这个“最后一公里”,坚决防止出现“拦路虎”、“中梗阻”和“断头路”。各级党组织要不断提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广大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把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凝聚起来,众志成城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突出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统领地位,健全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机制,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完善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机制,完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制度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归根到底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确保全党全国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作者:天津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二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逻辑,庄严宣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上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灿烂的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战争后,各种力量和思潮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但均以失败告终,没有找到改变民族命运的正确道路。只有中国诞生后,才找到了通往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人间正道”。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强调“我们要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坚持中国道路,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是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实践充分证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宗明义,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大会主题的第一句话,旗帜鲜明回答了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阐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时,强调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论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时,明确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道不变、志不改的坚定决心,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又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搬照抄、食洋不化。要坚定历史自信,对看准了、认定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清醒坚定和如磐定力,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要增强历史主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并不断发展党领导人民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

  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在中国这样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东方大国,要实现现代化,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只能由中国领导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没有任何外来力量能够替代完成,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焕发更加强大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领导,中国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政治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基本国情;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展示了中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博大胸怀。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

  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国的光荣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调坚持中国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要求与报告中提出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要求彼此呼应、相得益彰,共同奏响奋进新征程、创造新奇迹的时代强音。我们坚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党领导人民一定能够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上海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三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充分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宣言》鲜明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我们党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推动中国社会伟大变革中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厚根脉。“敬德保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都体现出重民、爱民、护民、安民、亲民、恤民、利民、富民等理念。这些思想理念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进行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赋予其全新的历史、时代、实践和理论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前提下,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范例。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百年奋斗的价值追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从诞生之日就把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百多年来,中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党章明确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些真挚动情的话语,给全党以方向和指引,给人民以温暖和力量。中国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谆谆告诫全党,要在新时代前进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好“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牢记中国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这是对中国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的鲜明宣示,习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一切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新时代1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人民开创新的历史伟业,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人民是中国执政的最大底气。习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人民是中国坚实的根基、奋斗的坐标、执政的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无论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乡村振兴的沃野上、飞天探月的外太空……每一个中国人的逐梦篇章,都汇聚成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人民始终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前进道路上,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人民至上是中国风华正茂的成功密码。“为国者,以民为基”。坚持人民至上是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及立场观点方法的具体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掷地有声的誓言,更是念兹在兹的行动。比如,我们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再比如,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线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才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在十八届中央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作出的庄严宣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比如,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等等。10年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党强有力的领导,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根本上说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完成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带领人民、依靠人民开展新的实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最大限度把各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汇聚起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奋力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把“蛋糕”做大做好、又把“蛋糕”切好分好,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活力。

  把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树牢共享发展理念,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深入破解民生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让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四条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是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习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我国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经过40多年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改革开放是应对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必由之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要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从全局高度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把经济社会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和活力释放出来,不断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化解外在压力。

  改革开放是把握“三新一高”要求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带动经济发展活力大幅提升、动力持续释放。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加快推进有利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改革,有利于要素顺畅流动的改革,有利于促进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的改革,着力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打通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特别是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破解阻碍全面准确完整理解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实现社会生产力大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应在准确把握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经验和核心要义基础上,深入推动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始终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集中统一领导。习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形成了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制、务实高效的统筹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追责问效的督察落实机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进。

  始终准确把握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将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把部署重大发展战略同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同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应对风险挑战同发挥制度优势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生机活力。

  始终坚守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方向。习强调:“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明确了深化改革开放的鲜明指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抓紧制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始终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立场。习深刻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从老百姓身边事改起,推进民生领域重大改革和制度建设,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并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深化改革开放的动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

  始终学好用好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法。习指出:“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加稳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增强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不断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体制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都要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鼓励支持各地开展差别化探索,以基层源头活水促进改革创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经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习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加快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也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完善产权制度和优化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营商环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筑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习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引导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积极拓展多双边经贸合作,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健全高水平开放法治保障,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支持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打造一批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五条就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既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创未来的实践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在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中夺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目标必将在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中实现。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比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立场,依靠人民进行英勇斗争,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磅礴力量;面对“”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坚决开展、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等等。

  新时代10年是具有伟大变革意义的10年。新时代10年的历史性变革始终伴随着发扬斗争精神。党团结带领人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风雨无阻,义无反顾地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比如,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敢于同虚化、弱化、淡化党的领导的现象斗争,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同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七个有之”现象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战略目标,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勇于“涉险滩”“破坚冰”,敢于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敢于同利益固化的现象作斗争;在全面依法治国上,敢于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不究现象斗争,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在文化建设上,敢于同错误思潮作斗争,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在社会建设上,敢于同黑恶势力极其“保护伞”斗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敢于同各类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现象作斗争,最大程度地降低“国土之伤、民生之痛”的发生率;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大刀阔斧开展军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越走越宽广;在外交工作上,敢于同逆全球化行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斗争,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等等。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结果。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指出,“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郑重提醒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个原因。”从根本上说,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研判执政环境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指出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这些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这些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只有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才能革除党的健康肌体上的病菌与毒瘤,才能经受考验、消除危险,才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充满各种风险挑战,极有可能要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依靠发扬斗争精神来应对风险挑战。准确认清和把握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形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前提。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敢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自我革命不断推动社会革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使党成为风雨来袭时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必须发扬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担当尽责的斗争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对于能预见的挑战,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于不易察觉的风险挑战,要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

  依靠发扬斗争精神来确保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习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要通过不断发扬斗争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要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依靠发扬斗争精神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习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恰是其难,更显伟大。作为人类发展的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道路可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坚持发扬勇于进取、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风险挑战面前主动作为,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来”,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才能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才能顺利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惟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涵养斗争魄力、增强斗争本领,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